组合解散,我爆红了! - 第98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魏忆喜的破案和惊悚题材,恰恰是她一也看不得的那类,她只看了两集就关了电视。

    角惨兮兮的,案也惨兮兮的,看得人心里憋闷。

    电视上正播的这似乎不太一样,魏妈妈才看了一,注意力就放到剧上了。

    魏忆上初后家里条件才渐渐好了起来,家里搬到了大房,有钱送她去学表演,可在魏忆小时候,魏妈妈是经历过《18岁那年》里的生活的。

    黄路宁的遭遇,魏妈妈受——魏忆外公外婆过世都早,没赶上魏妈妈过上好日的时候,可以说是一天福都没有享到。

    魏妈妈想到这事就难受,从前穷的时候没想过要对父母好一些,现在有钱了,父母却不在了,想对他们好些都没有机会。

    电视屏幕上,黄路宁在灯写着自己的计划,如若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他的计划不涉及成功,大半是关于的生活的。

    魏忆认识陆煦,关系还算不错,毕竟一起合作过《至尊》,可她每看一陆煦的新剧,对对方的认知就会加一层——陆煦不仅是剧抛脸,在表演的染力上,她认识的演员里,能胜过陆煦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她妈刚还坐得离她远远的,等两集剧播完,她妈整个人都靠过来了,手还贴着她的胳膊,魏忆很清楚,她妈只要想起外公外婆,就会想离她更近些。

    茶几上的纸巾也被她了一张又一张。

    在魏忆的认知里,《18岁那年》明明是一的剧。

    大概是她还没到那个年纪吧,不过如果她是黄路宁,她的人生充斥着许多遗憾的话,回到过去,她或许会和黄路宁一样的选择。

    “这是云朵影视的剧?”魏妈妈擤了擤鼻,“明天我还想看,你先帮我调好了。”

    魏忆默默答应。

    第一天她还觉得《18岁那年》是她妈这个年纪会喜的剧,可第二天这剧播到3、4集时,魏忆也不由被剧引了。

    黄路宁遇到过好人,也遇到过坏人,重来一遍的人生,他依旧是一个普通人,可魏忆却被黄路宁的乐观染到了——他不是那洗脑式地劝诫观众“吃亏是福”的角,黄路宁是真乐观,他就像一颗草似的,风怎么刮都刮不倒。

    陆煦演得超级生活化,就好像他本人就叫黄路宁似的。

    魏忆不由回忆起了在《至尊》剧组被陆煦支的恐惧,她和郑骁都从这次合作获益良多,不夸张地说,正是这次合作让她对演员这个角有了新的认知。

    最打动魏忆的,是《18岁那年》起黄路宁打破既定命运的剧

    他救了一个落的小女孩,挽救了一个家,他半夜跑去抱起邻居家的狗就跑,免去了这只狗被毒杀的命运。

    就算介旁人的因果会破坏他的因果,黄路宁还是去了,因为他是一个好人。

    《18岁那年》的节奏很慢,没有一般生活剧里的婆媳矛盾、夫妻失和、凤凰男孔雀女,整剧是平和的,剧平和,音乐平和,观众的心也是平和的。

    可不知为什么,魏忆就是愿意一地追去。

    她想看到黄路宁幸福。

    而因为看《18岁那年》太过专注,魏忆都没来得及关注最近发生的八卦,也因此,当她瞥一度榜,看到《18岁那年》最新一集的度已有13000+之后,魏忆怔住了。

    什么况?

    她以为《18岁那年》只是她的小众珍藏而已。

    就算这剧由陆煦主演,她也没想过它会这么火。

    作者的话:

    一章提《侠客》,得先铺垫一

    092 一字之诗

    “又一13000+度的剧,陆煦真的是剧圈!”

    “《18岁那年》上线之后度没过一万吧?这号召力简直绝了。”

    “借楼问一句,《18岁那年》好看吗?觉不是我喜的题材,我就没看。”

    “快去看!绝对不亏,是那又温柔、到你骨里的剧,好看的!”

    电视剧论坛上,有关《18岁那年》的讨论格外闹,有讨论剧的,也有讨论陆煦演技的——无论陆煦演绎的是哪一年的黄路宁,观众们在他上都看不丝毫违和

    “我押一包芥末薯片,陆煦能靠这剧拿星辰奖视帝。”

    “我也……《识骨之途》俞一不拿还有理由,黄路宁再不拿,我想不任何理由。”

    “+1+1。”

    在整个互联网上,对《18岁那年》的讨论并不仅限于论坛所提及的容——

    “我妈超剧,她说剧里的黄路宁和我舅年轻时候一模一样。”

    “+1,她明明应该更狗血婆媳剧的,这一居然她看到停不来。”

    “觉他们是从黄路宁上看到了自己的影,人生哪有那么多波折呢?《18岁那年》是对普通人人生的刻画。”

    《18岁那年》观众的年龄跨度……比主创们以为的要大很多。

    一位剧评人在《18岁那年》播十集后发表了一篇剧评,他说,《18岁那年》之所以火,是因为这剧抓住了“当”两个字。

    谁都没有回到18岁的可能。

    谁的人生都充斥着遗憾。

    黄路宁回到过去,改变了自己,改变了家的氛围,也改变了周围人的命运,但这剧所调的永远不会是回到过去,而是活在当

    “不必回到过去再改变,现在改变也来得及。”

    观众们讨论着和这剧有关的各细节——《18岁那年》虽不似《尸声》那般逻辑缜密,对细节和人的刻画却相当到位。

    黄路宁18岁时的城市面貌、他所成的社区的变化,都在镜显示了来。

    它或许不是年轻观众的童年,却必然是某些观众的童年。

    不是挤成一团的公车,在车外吆喝着的烤红薯,还是夏日里喝的一瓶冰汽,对很多人而言,这是过去生活的一段记忆。

    虽然它已经消失,可它曾现在很多人的生命

    ……

    魏忆看着《18岁那年》的度从13000+平14000+,俨然有成为年度爆剧的可能。

    “可能?”郑骁对她的结论不屑一顾,“《尸声》和《识骨之途》都是去年的剧了。”

    魏忆这才意识到,虽然刚经历过一个闹的暑假,《18岁那年》却明晃晃地坐上了年度度第一的宝座。

    ——即便在这剧上线之前,业对它的定位是“比一般生活剧的生活剧”。

    作为一路追《18岁那年》到现在的观众之一,魏忆猜,这剧之所以火,是因为剧里的黄路宁实在太温了。

    又温韧。

    他清楚自己上辈后悔的源是什么,这辈才努力去改变它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