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玉录 - 027沈先生讲堂释经典吴令仪书馆遇知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贝满女的课堂,窗明几净,午后的光透过宽大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斑驳的光影。空气弥漫着书本的墨香与少女们上淡淡的清香,与什锦园那压抑沉重的氛围截然不同。

    吴灼坐在靠窗的位置,一朴素的蓝布学生装,目光看似专注地落在摊开的国文课本上,心思却依旧漂浮在昨日离家的决绝与伤痛之。“外人”二字如同梦魇,仍在耳边回响。她试图将注意力集在课堂,却总觉得与周遭的一切隔着一层无形的幕。

    讲台上,年轻的国文教师沉墨舟正在讲授《盐铁论》。他今日穿着一件净的青布衫,姿,语调不疾不徐,声音清朗温和,却自有一引人胜的力量。

    他并未照本宣科,而是从桑弘羊与贤良文学们的争论引申开去,旁征博引,时而引用《》论述“利一孔”之要,时而以《史记·货列传》说明商业通之重,言语间既见学识渊博,又透着一关切时局的忧思。

    “故曰:‘天熙熙,皆为利来;天攘攘,皆为利往。’”沉墨舟引述太史公名言,目光扫过台而懵懂的面庞,语气微沉,“然则,这‘利’字当,古今皆然。昔日盐铁官营,是为与民争利,还是为国聚财?朝堂诸公,争论不休。而放…”

    他话锋微转,声音依旧平和,却仿佛带上了一层不易察觉的锋芒:“这北平城乃至华夏大地,多少事端,多少纷争,其背后源,又何尝逃得过这‘利’字?外人觊觎我资源市场,是为利;豪盘剥乡里百姓,是为利;甚至…”他略微停顿,目光似乎无意间掠过窗外,仿佛穿透了时空,“甚至许多冠冕堂皇的号之,藏着的,也不过是赤的私与算计。”

    他并未明指何事何人,但其借古讽今之意,已如之盐,无形而有味。课堂里一片寂静,许多女学生似懂非懂,却也能受到老师话语的那份沉重。

    吴灼的心猛地一缩。沉墨舟的话语,像一把准的钥匙,猝不及防地打开了了她心装满苦楚的箱。“利”、“算计”、“外人”这些词语准地刺了她最痛的神经。她不由自主地想起父亲对她婚事斩钉截铁的态度,想起吴时那句冰冷的“外人”,想起自己如同待价而沽的货品……这一切,不正是沉墨舟那“利”字最真实的写照吗?

    一酸楚直冲鼻腔,她急忙低,假装整理笔记,掩饰瞬间泛红的眶。原来,她的痛苦,她的挣扎,在这宏大的历史叙事与时局背景,竟也不过是“天熙熙,皆为利往”的一个微小注脚。

    沉墨舟似乎并未注意到台某一人的异常,继续娓娓来,将话题引回文本本,分析着古文的思想与艺术特。但他的那些话,已如同投吴灼心湖的石,激起了层层涟漪。

    课钟声敲响。沉墨舟合上书本,温和:“今日课业,便是思考这‘利’与‘义’,于个人,于家国,究竟该如何权衡。课。”

    学生们纷纷起。吴灼仍坐在原地,有些怔忡。她看到沉墨舟收拾好讲义,目光无意间扫过她这边,似乎在她微红的眶上停留了极短暂的一瞬,那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微微颔首,便步履从容地走了教室。

    光依旧温,窗外传来少女们的嬉笑声。吴灼缓缓收拾着书本,心却是一片冰冷的清明。沉墨舟的课,像一束冷冽的光,照了她混而痛苦的世界,让她在个人的悲恸之外,隐约窥见了一丝更庞大、更冰冷的现实逻辑。

    但这并未带来安,反而让她到一的、无可逃的孤独与寒意。她提着书包,走教室,稀疏的人,背影在明亮的走廊里,显得格外单薄而寂寥。

    “令仪!你可算回来了!”林婉清,像只小鹿般蹦着扑过来,亲昵地挽住她的胳膊。婉清圆脸杏,笑起来嘴角有两个浅浅的梨涡,像个小太,总能驱散吴灼心云。

    “怎么提前回来了?”

    吴灼勉笑了笑,琥珀的眸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黯然:“家里有闷,想早回来温书。”

    “该不会是为了那个天之骄的宋华卓吧?”她狡黠的朝她眨

    “别说。”

    “你不喜他?”

    吴灼愣了一,她并非对宋华卓本人无,他光、正直,有着翱翔蓝天的梦想,是这宅大院里从未见过的鲜活存在。但这份好,在家族刻意的安排,总让她心蒙上一层难以言喻的滞涩,仿佛连这份好,也是被心设计好的。

    “令仪?”林婉清见她似有心思,也不再追问。

    “我看啊,你是想我们了吧!”她笑嘻嘻地打趣,拉着吴灼往宿舍走,“快走快走,沉先生昨天布置的《楚辞》赏析,我还没绪呢!你可得帮帮我!”

    宿舍里温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得锃亮的红木地板上。两张单人床铺着素净的蓝白格床单,书桌上堆满了书籍和笔记。这里是她的避风港,简单、纯粹,只有书香和友

    婉清叽叽喳喳地说着假期趣事,吴灼安静地听着,偶尔附和几句,心绪渐渐平静来。她拿母亲悄悄给她的心匣,与婉清分享。香甜的枣泥酥和松的豌豆黄,冲淡了尖残留的苦涩记忆。

    贝满一周有7节国文课,沉墨舟教室的次数比其他老师要多很多。

    教室宽敞明亮,木质桌排列整齐。光透过大的玻璃窗,在讲台前投一片温的光斑。学生们安静地等待着。熟悉的脚步声在走廊响起,门被轻轻推开。

    沉墨舟依旧是那洗得发白的藏青棉布衫,外罩半旧的驼线开衫。衣着朴素,却异常整洁。面容清癯,眉宇间带着书卷浸的温与沉静,鼻梁上那副圆框镜后的神,清澈而邃,仿佛蕴藏着无尽的智慧星河。

    他走上讲台,步履从容。将手几本线装书轻轻放在讲台上,目光温和地扫过全班学生。那目光并不锐利,却带着一沉静的力量,让教室瞬间安静来。

    “同学们好。”他开,声音清朗温,如玉石相击,带着奇特的安抚人心的力量,“今日我们继续讲《楚辞》。”他拿起粉笔,转在黑板上写两个遒劲有力、风骨嶙峋的大字——《离》。

    “‘帝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他缓缓诵,声音不,却字字清晰,带着穿透时空的韵律,“屈原自述世,开宗明义。‘’,颛顼帝号,远古帝王。‘苗裔’,远代孙。‘朕’,古时第一人称,非帝王专属。‘皇考’,对亡父的尊称……”

    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将厚重的典籍信手拈来。从字词训诂到历史背景,从屈怀到楚地风,旁征博引,娓娓来。枯燥的古文在他,化作汨罗江的烟波,香草人的隐喻,忠而被谤的悲愤,上求索的执着……他引经据典,却不显掉书袋;他剖析,却毫无煽之态。那份从容与渊博,如同,自然淌。

    吴灼听得了神。

    他站在那里,衫素净,却自有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