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宠夫郎 - 独chong夫郎 第400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黎瑜宁不想嫁大人家,黎瑜宁很明确的告诉陶竹,哪怕她将来嫁人了,也要有如在黎家时一样的自由。

    现在明家满足这个条件,而且明悉本人不错、明总督份也够,这真的难得的。

    还有,东山省境的黄河未来要决堤,他已经想好了,他要向盛鸿讨一个视察河工的差事,他肯定要去东山省的。

    但万一他没能在黄河决堤前将决堤来,那黎瑜宁在东山省也能辅助明总督赈灾。

    思虑了两日,黎荞找上了盛鸿。

    其实他家和明家结亲也没什么吧……他和明总督不贪不抢不拉帮结派不以权谋私,他们两家结亲,那属于联合,有百利而无一害呀。

    天气炎,再加上麦歉收,盛鸿心一般般,如同前两年那般,这日他将几件重要的奏折理完毕,然后便将余的折脑全推给黎荞,他自己则是想回沈良人的凝翠轩乘凉。

    黎荞见状,忙忙笔,起:“圣上,微臣有事禀告。”

    “嗯?何事?”

    盛鸿也已经从御案后起,闻言转看向他。

    “微臣的外甥女年岁不小了,自打京,登门说亲者络绎不绝,但至今未寻得良。微臣听说明总督有一堂侄,年纪轻轻便已经是举人,且为人不错,因此,微臣便想……”

    说到此,看盛鸿双眉已经微微皱起,黎荞止住了话,只眨着眸,一脸无辜的解释:“当然,这俩孩还未谋面,能不能成得看俩孩的意思。”

    “黎家孩的亲事,都由他们自己主,微臣只是牵线搭桥。”

    说罢,他垂了眸,浑都写着俩字:

    乖巧。

    盛鸿视线犹如探照灯一般,从到脚的在他上扫了一遍,而后一脸严肃的:“黎卿,这个亲你是非结不可吗?”

    “……当然不是。”

    黎荞立:“只是目前微臣的外甥女的确没有婚,恰好微臣得知明总督的堂侄年轻有为,便起了结亲的心思。”

    “就没有其他缘由?”盛鸿脸更严肃了。

    “额……要说没有,那是假的。”黎荞抬起眸,透亮的瞳孔看向盛鸿:“微臣乡试时的策论题自您的文章,您叹黄河治理不易,微臣当时的答卷并不众,但依旧被赵大人为解元。”

    “这个解元,微臣拿的很是心虚。当时微臣在心里暗暗发誓,今后一定要亲临黄河实地考察一番,好知晓这条让历朝历代都无比疼的大河到底有多难治理。”

    “太上皇当政时东山省黄河决堤,您亲赴救灾一线,微臣便起了先去东山省看一看黄河的念。微臣想走您走过的路,想知您当年面临怎样的困境。”

    “若黎家女嫁去东山省,那微臣在东山省也算是有了亲眷,今后想办什么事,那肯定方便些。”

    “……竟是如此么?”

    盛鸿将黎荞坦、清澈的视线收,心像是压了块石

    黎卿竟然想跑去看黄河,怎么着?

    黄河要事?

    回想起当年他前去救灾所见的惨绝人寰的场景,他只觉得脊背发疼,疼的他原本直的腰杆不由弯了去。

    破事咋那么多啊!

    何止是治理黄河不易,治理江山更不易!

    缓缓舒了气,他慢吞吞的问:“黎卿,你想何时去巡视河工?”

    “这得看您呀,您允许微臣去,那微臣才能去。况且,微臣如今诸务繁忙,这两年应是空来了。”

    黎荞想了想,认真答

    他一时间还真离不了京城。

    盛鸿闻言,不由松了气,看来这两年黄河应是没事儿。

    “治理黄河是大事,关系着百姓的人和财产安全,其他政务得给黄河让路。你什么时候想去了,那提前和朕说一声。”

    “另外,你和明卿想结亲就结亲吧,但朕必须得把丑话说在前,朕不喜官员结党损公私,明卿掌两省军政大权,你又在六都掺和了一脚,今后若是被朕发现你和明卿有什么不正当行径,那可不能怪朕翻脸无。”

    说到最后,盛鸿的脸板了起来。

    这些年来,他可看了不少恃而骄以至于被抄家的惨剧,不是他想举起屠刀,实在是这些臣令他失望。

    希望黎卿不要辜负他的信任。

    “圣上放心,微臣定然不会与明总督有什么不正当勾当,若微臣和明总督串通一气以权谋私,那微臣接受一切惩,绝无二话。”

    黎荞立一脸认真的保证

    “朕信你。”盛鸿说着叹了气,而后双手背在后,脚步沉重的了后殿。

    黎荞盯着他有些佝偻的背影,心不由纳闷。

    他只不过是要和明总督结亲,圣上怎么会是这个反应?

    是觉得太纵容他了但又控制不住的要答应他的请求因此有些无可奈何?

    ……

    不可能哇!

    这个原因过于荒谬了,光是想一想他都臊得慌。

    罢了,不想了,圣上能答应结亲,这便是好事。

    不过,能不能成,还得看黎瑜宁答不答应,就算是明悉相了他这外甥女,但只要黎瑜宁不喜明悉,那这门亲事就不能成。

    黎荞班之后,直接去了明总督在京城新置办的宅,将这件喜事告诉给明总督。

    明总督很兴,第二天就谢恩。

    果然,小黎的面很大啊。

    这事儿若是他向圣上开,那圣上九成九要给他驳回来。

    从来,他火速给自家堂侄去了信,让明悉赶京相亲。

    这件事办完,明总督又在盛京待了一周,然后带着人手沿着平坦的泥路赶赴东山省上任。

    这时麦收已经结束了。

    黎荞又将自家佃的租减了两成,与此同时,善堂学馆开了新校。

    这个新校在盛京城外他家的一上,这个庄距离盛京有三十里的距离,四周有好几个村

    这个新校专门招收盛京城外农人的孩,如同城的那个学馆一样,只教授三年,是学科举还是学手艺,全看学生自选。

    束脩全免,且一顿午饭。

    这个新校招生广告贴去之后,前去报名者众多。

    免费学手艺,还,对于农人而言,这完全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儿。

    必须得报名!

    最终这新校一共收了一千名学生,选择走科举之路的,只有十多人,余的全都要学手艺。

    因为招生广告里明确说了,现在盛京城的善堂学馆里选择学木工的学生,已经开始挣钱了。

    七皇和黎荞需要大量的龙骨车,只靠着盛京城的木匠,本满足不了他们二人的需求。

    于是,木匠班的学生在学了最基本的木工知识之后,便开始



ql请记住本站地址http://m.quanbl.com
【1】【2】

添加书签

7.2日-文章不全,看不见下一页,看下说明-推荐谷歌浏览器

本站开启了加密功能,部分浏览器不显示第二页 请更换手机默认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